安龙生命科学基金创始人赵春林:生命科学及医疗健康的创业和投资

“我从1985年一直到现在全是生命科学医疗健康,学的是这个领域,做的也是这个领域,这个领域的什么事我几乎都干了。”

(米库创业网讯)以“聚力东北·洞见未来”为主题的2018F5创新创业大会于5月24日、25日在沈阳创新天地举行。本届大会由“东北投资生态”“新零售创新”“大健康产业创新”三大主题峰会组成,20余位东北及全国范围内的行业领军企业及投资机构创始人在两天的峰会中登台演讲,百余位东北创业者、企业主到会观摩,数十家媒体对大会全程报道。大会旨在聚焦创新创业,发挥本土优势,积淀城市创新创业文化,激发新动能、造就新势能,助力沈阳打造成为东北地区创新之都。

伴随着沈阳“三城联创”工作的积极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国家健康城市的目标深入人心,通过“三城联创”让沈城人民衣食住行更安全舒适,生活环境更美好,生态环境更宜居,将让每一位市民对这座城市更加认同、更加依恋和更加热爱。基于此,本届F5创新创业大会特举办大健康产业创新峰会,旨在邀请全国范围内医疗、健康、保健等相关领域行业专家、一线创投机构投资人等亲临现场同台交流,打造适应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与环境现状的大健康产业发展理念,共商产业创新有效路径,为推进沈阳“三城联创”献计献策。

在25日下午举办的大健康产业创新峰会上,安龙生命科学基金创始人赵春林发表题为《生命科学及医疗健康的创业和投资》的主题演讲。

作为一名高学历的海归博士和一名由创业者转变为投资者的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专家,“公司2009年卖掉,我从2011年到现在一直在做投资。所以对于我来说,我从1985年一直到现在全是生命科学医疗健康,学的是这个领域,做的也是这个领域,这个领域的什么事我几乎都干了”.赵春林由自己的经历讲起,为观众详细介绍目前国内生命科学及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和投资情况。

赵春林分享的几段自身创业历程,到成为投资者,继续投资医疗健康领域的故事,让现场观众深受启发。最后赵春林说,“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本人的一些创业和投资经历,我觉得这是目前对于我们科研医疗领域的人很好的机会,鼓励大家珍惜这次机会。”

 

 


以下为演讲文字实录:

    我自己就是东北人,特别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次会议,另外我也很高兴我的老同学过来捧场。我今天想讲两个事,一个是我本人原来就是个创业者,我讲一下我自己做的一些事。另外我现在在做一个基金,是做生命科学及医疗健康的早期投资,如果你们在座哪一位有创业的想法或需求,我们会上再做具体交流。

    我跟任何一个创业者在一起聊的时候我都会问,每个人做的事跟自己的背景是不是特别相关的。我本人是60后,85年上的清华生物系,85年入学,90年去了美国读了生物学博士,后来去芝加哥读了MBA,然后在辉瑞做了三年,做生命科学的合作,2003年末回国,在美国待了13年。创业是很艰苦的一件事情,十几年前我才30多岁,三个月硬是把腰间盘突出累死了,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感受,也是大的财富。公司2009年卖掉,我从2011年到现在一直在做投资。所以对于我来说,我从1985年一直到现在全是生命科学医疗健康,学的是这个领域,做的也是这个领域,这个领域的什么事我几乎都干了,别的领域我确实不懂,但是只要你是在生物科学及医疗健康领域的我都做。

    为什么生物科学医疗健康领域有创业机会呢?一个领域有没有机会创业就看两个事,一个是有没有市场增长,一个是有没有新技术。生物医学增长是一定的,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口老龄化,慢慢的老年人在中国越来越多,人一辈子95%的医疗费用是65岁子后才用的,我们现在有钱有车有房子,将来你们的车和房子几乎都交到医院,所以老年化将来是中国很大的一个问题,也代表着医疗市场未来是很大的一个市场。

    另外消费升级,以前25块钱一张病床,现在住个酒店都是几百上千,所以到医院医跟医生没得讲。医生说进口的一万,国产的两千,几乎所有人能负担的都买一万的,不会跟医生讲价。

    这个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技术,我们说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但是我当初去药厂还是化学家的天下,而现在,细胞医疗、精准医疗、智能医疗等等,全都是新东西。以前医生拿一个听诊器就可以,现在都是电子的,用的药都是蛋白药。所以说有新技术才会有新公司的机会,市场增长才会有新公司的技术。2012年有一篇文章,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是互联网投资回报率的一倍,如果有任何人跟你说互联网创业怎么怎么好,你可以把这篇文章拿出来。

    我们投资生命科学和医疗服务主要是药和器材,这是我最近投的企业。2016年开始到现在两年的时间投了22家企业,一会有机会给大家讲讲。

    我自己做过创业,现在做投资,创业是king,投资是king maker。在中国创业就是做孙子,你能不能拉下这个脸皮。昨天看到有个薯条叫不要脸,你做创业就得这样,不仅要有技术和产品,能够做得了孙子很关键。

    团队就是个创始人,就是个大股东,他占了80%的成分,项目的话,中国的医疗健康没什么新项目,你要是拿出来一个新项目新产品,别说医生不信,我也不信。我们就看国外什么技术做得好,我们就进行引进,比如进口替代,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支持本土企业。最好在这个企业里待一段时间再出来创业,这条路是很清楚的,我们行业里年轻人创业很少,我们一般都会找年纪稍微大一些的。

    我举一个新药研发的例子。中国有没有新药研发?以前是没有的,以前几乎都是仿制药,因为最近十年浙江贝达出来一个仿创药,这种事在国外是不能做的,但是在中国上了,这个产品卖得很好,而且也盈利了,所以大家觉得这条路可以走了。

    再往下就是合作开发,把国外的药拿过来,辉瑞开发出一个药中国也卖美国也卖,中国人和美国人没啥区别,他们吃麦当劳我们也吃麦当劳,但是中国政府说中国本地的公司有一些优惠政策,将来进医保,不管怎么说这对我们是个优势。

    全新的有没有?说实话到现在我也没看到。我是从辉瑞出来的,所以我跟辉瑞一起在中国开一些创新药,如果辉瑞认可了我就去赌一赌,但是如果你拿出一个全新的药,我是很怀疑的。

    安龙优势:科辉创新,我们成立了这样一个孵化器,在全国看医学文章和产品,我们觉得不错就拿给辉瑞,辉瑞认可我们就往下走。团队包括百华协会,清华生物科技院等等,这是我们做新药研发的一个方式。

    举个例子,科辉先导,它的创始人叫李季(音),他的年纪比我还大,现在公司已经好几十个亿了,但是他自己有一些产品,他把产品拿出来跟陈伟一起成立了公司,辉瑞认可了这个产品,然后我们做了这么一家西药研发公司,我们投了一千多万,占了20%股份,现在已经估值两个多亿了。

    康奈德是我们投的另外一家西药公司,这个团队的带头人比我还大几岁,卖的产品几乎全是美国验证好的产品,有的产品已经十亿美元了,他同样靶点做另外一个分子。做肿瘤的公司很多,做制剂免疫的公司他们做的最好。我们投了一千万,上个月告诉我已经2.7亿的估值,我们投了两年涨了五倍左右。

    新药研发我投的是什么样的公司?说真的我都不太清楚他们做的什么东西,这些产品他们比我清楚,我投的是这些人,如果大家想做新药研发的话,我觉得你就找这样的公司先加入他们,在里边待一段时间,找一些跟我们年纪、背景差不多的人。

    华泰晨光是我们唯一投的仿制药的公司,七千万的净利,做的产品是麻醉和镇痛药,属于很高端的仿制药,这是我们赌的唯一一个仿制药,其他都是创新药。

    安龙2017年投的22家企业,项目的名称、在什么行业、公司的一句话简介、项目地,几乎一大半都在北京,但是几乎一大半投完之后都搬走了。有几个我们自主创立的几家公司,自主研发公司我们几乎都是投第一轮。我比较自豪的就是2016年我们投的企业,有11家企业已经被二轮投了,有的都被三轮投了,这也是一个认可。

    在座的各位,大家也想有一个创业机会,接下来我稍微讲一下我创业方面的一些经历。刚开始回国的时候我做代理商背着包一个一个卖仪器,后来发现我们如果做得好代理权就被别人收走做得不好代理权也被收走了,所以我觉得不如自己做公司,但是做公司也没赚什么钱。投资人总是比创业的人慢一拍,创业的人看到有机会就冲上去,投资人看到了都会等,觉得不错了再投。原来我做投资的时候没觉得精准医疗是个机会,后来发现华大医疗几百亿,所以我自己也往前冲了一下。

    我慢慢发现,分子诊断有广阔的前途,以后我们长什么样、得什么病、愿意吃什么东西、将来性格或者未来算命,这是有可能的,只不过目前还没到那个阶段。就像九十年代大家想象互联网,跟你说你走到哪都离不开互联网,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不信这个东西。现在分子诊断我们告诉你未来几十年是有可能的,因为你所有的东西,除了外伤几乎都跟你的分子诊断相关,有很多是遗传的,后来得也是因为有变异了,所有东西都是基因决定的,你把基因搞清楚了后边都清楚了,所以这个前途是很广的。

    现在这个市场越来越大,现在是肿瘤,未来是筛查,以前是预测,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比如九几年告诉你开个互联网公司,二十年后你就会做大。现在的分子诊断就跟九十年代的互联网一样,未来的机会无穷无尽。

    百迈客,当时四千万的营业额三百万的净利,我给他六千万的估值投了一千五百万,给他乐得够强,因为他是个服务公司,没什么人投。但是第二年华大基因投资,我当时投一千五百万没什么,但是他一下子变成了十五个亿,第二年变成了二十五个亿。

    我投的第二家公司是贝瑞和康,他要十四个亿,我投了七千五百万,第二年再投的时候人家要五十个亿了,我所有的关系全都利用上才挤进去两个亿,现在已经一百六七十亿的估值。因为第二轮投的大,所以也赚了点钱,我发现这个行业开始涨了。

    我投的第三家企业为朔医疗,它是专门做医学的文章,你要糖尿病的我都给你找来,心血管我都给你找来,它就干这个事。我们投了不到半年时间神州医疗就把它给收购了,我们溢价50%。

    这个领域突然出现一堆的公司,上游没有几家,做仪器的很少。中游我们投了一些公司,大家都是在做服务。下游主要是医院什么的。这个市场飞速发展,最后我自己也搞了一家公司。

    中美医学差距挺大的,中美医学差距的核心是中国医生工资太低了,不是中国做不出研发来,只不过中国医生工资低,他的朋友都是一些医药代表,我这个数字不好医药代表改你也不好意思不给他改。在美国从来没听说哪个医生去做医药代表,医药代表都是军人,但是中国都是医生出去做医药代表。我们基金里边雇一个学医出身的,工资可以给他涨十倍,中国医生太苦,并且不受尊重,我们看了很痛心但是也没办法,这就造成了中国医学的研发跟国外差很多。

    我们的想法是把国外的技术拿到中国来落地,中国政府帮忙,像临床检验资质现在只给内资企业做,外资企业有资质也进不来,这是华大帮我们干得好事,这是一个机会,我们安龙基金就做这个事。

    我们安龙基因创始团队三个人,我是创始人之一,但是我还做基金,所以我自己不可能全职,我找了一个清华的学弟,技术能力特别强,建了很多生物学实验室。第二位是做总经理,他是临床大夫出身,在华大做销售,这两个人一个是技术一个是销售,其实公司里边这两个人是最核心的。这个公司落地在合肥,政府给了一些扶持。我们是2015年10月份在清华大学成立的,跟辉瑞签了几个合同,融了第一笔钱一千多万,然后搬到合肥创建五千平米的独立试验楼,现在有五十多个人。2017年有差不多一千多万,今年两三千万。我对这块发展还挺满意的,第二期还能有个两千多万,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尝试。

    做的什么事呢?跟大家差不多,买一堆仪器,要么自己买,要么科研机构合作,我们拿到临床检验资质。另外因为我本身是做代理出身的,我在中国国外待了十几年,我把国外的技术拿过来到中国看看技术能不能落地,落地后展开营销。我们一开始是拿国外的产品合作,然后一步步沉下去做产品。

    落地过程分三步,第一步是临床实验,争取国内医生认可。第二步进行临床检验资质,然后我们可以赚一些小钱。另外我们进行报证,拿到许可证就可以把东西卖到医院,医院买了市场就会大,所以我们几千万的营业额到最后就是几亿的营业额,思路特别清晰。我们现在在第二阶段拿了几个产品,已经拿到临床检验资质,几千万营业额每年50%到80%的增长,拿到三类医疗许可证了,建厂房两三年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可以上亿了。

    产品从国外找,这是我的强项,我现在家还在美国,几个月我就跑过去,美国所有的公司我都看了一圈,有临床数据的,有扎实科研基础的,然后在里边挑。现在的好处一是技术到这个阶段了,另外他们要进中国的话,中国要求没有临床检验资质不能在中国做,所以他们必须得跟中国企业合作,这是一个机会。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本人的一些创业和投资经历,我觉得这是目前对于我们科研医疗领域的人很好的机会,鼓励大家珍惜这次机会,谢谢。

 

 (以上内容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嘉宾确认)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