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热潮的推动下,智能音箱正在从小范围的科技产品,走向更多普通人家中,为了争夺这个或许蕴藏着巨大可能的入口,主要互联网公司均对此进行了重要投入。与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的智能音箱相比,腾讯听听入市时间不算早,而且市场已经进入更加激烈的竞争阶段。
怀胎近两年,腾讯自研的智能音箱腾讯听听于今日正式上市。
售价699的腾讯听听音箱以9420为唤醒词,主打家庭使用场景,以高品质音质、丰富的内容资源、智能语音互动及可移动等特性满足家庭场景需求。
在人工智能热潮的推动下,智能音箱正在从小范围的科技产品,走向更多普通人家中,为了争夺这个或许蕴藏着巨大可能的入口,主要互联网公司均对此进行了重要投入。与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的智能音箱相比,腾讯听听入市时间不算早,而且市场已经进入更加激烈的竞争阶段。
对此,腾讯听听团队认为,智能音箱市场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空间,而现阶段与争抢时间相比,打磨更好的用户体验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打造腾讯听听的团队来自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智能创新业务部,根据该部门总经理吴丹的介绍,这是一个致力于探索腾讯软硬一体落地 AI 前沿技术的智能硬件团队,腾讯听听是其第一款产品,未来还会有更多产品推出。
在激烈的竞争中,腾讯听听的研发逻辑和定位是什么;软硬件结合的团队如何搭建及发展,承担着AI技术落地愿景的智能创新业务部未来发展规划又是什么。近日,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智能创新业务部总经理吴丹、腾讯听听首席产品官王朝勤与《一线》进行了独家对话,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以下为对话实录(为便于阅读进行了不影响原意的编辑):
| 用实验室的方式迭代产品
《一线》:你们曾经介绍内部筹备腾讯听听这个产品接近两年,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团队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吴丹:我们一开始就很清楚要去做智能音箱,去年出来一个原型,我们花了非常多的时间打磨原型里各个领域和细节,这花了挺长时间。
我们在去年年中就开始做内测,开始跟用户搜集真实的信息,这些方面我们是愿意花精力、花时间来做的,这部分其实我们是花了很多精力的。
《一线》:市场上有质疑的声音认为腾讯的智能音箱上市时间稍迟,对此你之前解释说是因为团队对品质有更高的要求,那么你们的要求具体来讲是什么?
吴丹:我们更关注的是在用户层面上,我们并不想拿出一个半成品到用户那测试。
王朝勤:腾讯做产品一直是要打造精品的,这是我们产品经理在腾讯本来就有这么高的要求。
《一线》:具体到这款产品上,是否有详细的标准?
王朝勤:语音识别的准确度、唤醒速度等这些是硬指标,还有比如说你给用户推荐的内容是不是他愿意一直听下去的(内容),还是说你给到的其实不是用户想要的,用户不停地在找下一个、下一个。
还有一些是软性的,更在于用户体验是不是能够让他觉得好用。都需要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去详细打磨,包括算法迭代、功耗降低等。
《一线》:为什么考虑一定要把微信功能接进来,在整合微信功能过程中,团队做了哪些特别的事情?
王朝勤:现在家里老人和孩子对手机的交互界面是陌生的,小朋友也没有手机,老人和小孩从手机上获取想要的内容挺费劲的。
而音箱是发声体,最大的作用是喇叭,并且这个喇叭可以把一些文字的东西变成音频,可以读出来。因此团队认为既然智能音箱有这个特征,老人又有这个需求,双方是完全契合的。如果能够解决老人沟通的问题、解决老人看不清字的痛点,我们觉得还是蛮欣慰的,所以做了这个功能。
《一线》:这个功能在你们设想中是否是这款音箱最打动大众的点?
王朝勤:能不能打动大众还是要看使用反馈,这款产品整个体验现在还是按照实验室方式来运作,但因为我们很看重这个功能的体验,因此对于这个功能体验我们会一直持续迭代和优化,现在不敢说它的体验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一直会重点关注这块。
《一线》:按照实验室的方式运作意味着什么?
吴丹:就是以非常专注的态度来观察产品的表现是怎么样的,来搜集反馈。
在一些可能还未知一点的地方,面前有几条路,你现在并不一定知道哪条路是对的,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选一条你认为最正确的路,去试一下,更早去观察一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不是这条路能够走得更远一点。
可能对智能音箱行业来说都面临类似的情况,都需要从用户那里去听到他们的需求,听到他们的反馈。
《一线》:最前期你们怎样完善这个产品,来自用户的声音怎样去获得?
吴丹:我们在更早的时候有内部的测试,内测已经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只不过内测用户是腾讯的员工,我们已经有十个微信群,非常大的测试群。在内测里,我们已经是上千台设备在用户的家里面使用。
我们很看重这步,我们不想闭门造车,自己拍脑袋出来一个功能,所以基本上里面的功能都是在实际的用户反馈。
王朝勤:做用户体验,可能是整个公司文化,这块我们一直都在追求极致,有些资源也是很倾向性的,腾讯体系就是这样。
| 听听的内部使命
《一线》:腾讯听听与腾讯AI LAB、腾讯叮当和腾讯云小微是怎样合作的?
吴丹:首先腾讯听听是背靠腾讯AI Lab的技术支持,语音系统是为音箱专属开发,同时也融合了腾讯云小微和腾讯叮当等内外部合作伙伴的先进技术和内容服务,落地腾讯品牌硬件产品。
其次每个团队在看自己要做的事情的时候,都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以及与自己业务的结合程度来做的,相当于大家都是有自己的逻辑思考路径,也会为自己选择的道路怎么样和业务结合起来各有规划。
从我们自己看到的来说,每个团队都和自己的优势结合起来,做的事情确实能够帮助到自己的业务,可能从某个角度看会觉得大家是不是在做一样的事情,但也不一定的。
而且,比如腾讯过去有几个团队都在做微信类似的产品,这在腾讯是一种文化。但在技术方向上不一定也是这样理解,因为大家都和自己的主营业务多多少少是相关的,是有需求产生出来的。
王朝勤:我们有一个AI技术能力平台,这个能力平台有多家概念在里面,这是源于我们对产品体验上的追求,我们会认为什么样的技术对我们产品是最优的,对我们用户体验最好的,我们会在那个阶段选取那个技术,这个过程是不断在演进的。
《一线》:所以概括起来就是,叮当和云小微系统,接入不同的硬件厂商,腾讯听听是基于语音交互能力自研的硬件,双方是这样的关系?
吴丹:是的,我们有自己的硬件,我们想把硬件的性能发挥到极致,这样我们可以把这个硬件的性能能够充分利用起来,这是我们为什么要花很多时间在一款必须要自己做的硬件上面。
| 做硬件的挑战
《一线》:做智能音箱会考验到团队的硬件能力,对于这个团队来说会有一些什么样新的挑战,尤其在腾讯?
吴丹:我想挑战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互联网文化下面,硬件团队在软硬一体方向上怎么能够和互联网文化融合起来,比如说硬件开发周期就会有这么长,从规划一个产品到出来是9个月到12个月的时间,类似于这样,怎么样融入腾讯现有的开发体系里等等,这是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挑战是没有人,以前(腾讯)是没有过这个团队的,我想这就是我们部门存在的意义,我们会找到一个平衡点。
可能我们也不会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硬件公司,我们会找场景,寻找到和腾讯自己业务能够结合的软硬件一体的机会,这里面会用到腾讯的优势,可能会能放大腾讯自己的业务,能让自己的业务有更深的触角,这些都是挑战。
《一线》:团队现在的大概情况如何?
吴丹:我们已经建立起来应该是比较完整的硬件团队,部门200多个人里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硬件团队,硬件团队一个特点是专业性非常强,比如说电子电路、结构、ID、光学、声学等方面都需要专家,它并不像软件开发一样,有几个大类,硬件的类别非常多,这样的团队我们都已经建起来了。
《一线》:建立这个团队花了多长时间?
吴丹:其实花的时间比音箱更早,这不仅是建立,而且是在持续地融合,让硬件团队的文化能够和互联网匹配起来的,所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换一个说法来说,腾讯听听这款音箱是腾讯完全自研的产品,并不是说拿我们的品牌、软件,找一家硬件公司一起来合作,而是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来出最后的方案,具体到电路板怎么设计,结构建筑怎么设计。
建这个团队花了我们挺多时间,加上后续文化上的融合,大家对产品的规划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一线》:从实践来看,两种文化能找到平衡点吗?
吴丹:目前来说是能够看到有这个方式。
我们在总结一系列方法,都是为了尽量把传统硬件公司的节奏能够加快一些,能够让它更适应互联网的文化,但同时又尊重硬件本身的发展规律。并不是说在该花的时间,该做的工夫上面跳过去,那种只有一个结果,你到什么时候还会重新做一遍,花的时间更长了。
我们确实在做,在摸索,在摸索新的能够行之有效的方法。
| 未来规划
《一线》:你们怎么看待智能音箱市场的竞争?
吴丹:这个市场太大了,现在刚刚起来,大家进来的方式优势都是不一样,都肯定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所以打法不一样,我个人觉得最关键的还是在用户那端,谁做出来的东西让用户觉得有用的,可能才会在这个阶段能够走得更远一点。
我们觉得机会很大,这个市场还是在培育的状态下,智能音箱的前期用户可能是喜欢科技类的、喜欢尝鲜的人,要真正要走进家庭里面还有很大规模的消费群体可以挖掘,而且这部分人群占最大的比例。
《一线》:对销量会有心理预期吗?
吴丹:坦白说我们现在还是在抓品质,抓用户口碑阶段,希望让用户能用起来。
王朝勤:产品口碑现在是最重要的。
《一线》:现在腾讯成立了智能创新业务部,智能音箱是第一款产品,接下来是否还有其他智能硬件产品的规划?
吴丹:有这样的规划,我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产品。
《一线》:在做产品规划的时候,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你们的逻辑是什么?
吴丹:我们看重的还是用户产品,我们希望有真实的用户需求,有非常好的产品能让技术落地,能够让用户的生活变得便捷,用和不用对用户来说有明显感知的,这点可能换句话来说,用户用得上。
《一线》:智能音箱应该是主打家庭场景,接下来还有哪些场景是重点考虑的?
吴丹:我们正在考虑一些其他的产品。
《一线》:比如有哪些?
吴丹:现在还太早期了,某种时候场景可能比技术更能够来驱动发展,所以我们在场景上花的工夫是最多的,就是去找到用户真正愿意用的。
比如说可穿戴,可穿戴过去并没有变得非常成功,也可能不是一个非常刚性的需求,在5G来的时候,它能否变成理想中的样子?我们不确定。这需要好多调研、需要去用户里摸索,去真的了解这个技术,去判断未来它能做到什么样子,有没有商业化前景等等。
我们在每一个领域里都在做这样的事情,所以第一这部分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第二我们也希望自己能看得更清楚一点,能引导我们未来的产品方向。现在不好把一些太初期的方向对外说出来。
《一线》:可以这样理解吗,你们现在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发现下一步需要拓展的场景是什么?
吴丹:没错,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我们很希望探索扫描未来技术发展演进的方向,在未来一些有潜力的路径上面,技术可能会带来哪些改变,可能会产生什么场景,这是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在做的事情。做一个侦查,做一个探索。
《一线》:围绕软硬结合的目标,会有投资并购的计划吗?
吴丹:我们会来评估这样的机会,但不会说我们去收哪个手机厂,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计划。软硬一体我们需要丰富我们自己的能力,我们会采用各种可行的方法。
(来源:腾讯《一线》作者:韩依民)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